精彩小说尽在安丰书苑!手机版

安丰书苑 > 言情小说 > 是谁打碎了花瓶的故事视频大全

是谁打碎了花瓶的故事视频大全

能治病的咖啡不加糖 著

言情小说连载

《是谁打碎了花瓶的故事视频大全》火爆上线啦!这本书耐看情感真作者“能治病的咖啡不加糖”的原创精品周砚冰林晓静主人精彩内容选节:Y市的立夏总带着点拧巴的明明正午太阳己经把柏油路晒得发早晚穿短袖却还会打个寒于是医学院的学生们都默契地套着长袖衬衣——领口扣到第二袖口仔细挽到小臂中是我们从大一开始就被教着的、最接近“准医生”的模我抱着装着实习手册和笔记本的帆布站在中心医院办公楼前的香樟树第三次确认手机里的通知:“5月13日下午02:30,阶梯教室参加实习生岗前培训”。帆布包带子勒得肩膀有点里面...

主角:周砚冰,林晓静   更新:2025-10-09 14:26:5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Y市的立夏总带着点拧巴的热。

明明正午太阳己经把柏油路晒得发软,早晚穿短袖却还会打个寒颤,于是医学院的学生们都默契地套着长袖衬衣——领口扣到第二颗,袖口仔细挽到小臂中段,是我们从大一开始就被教着的、最接近“准医生”的模样。

我抱着装着实习手册和笔记本的帆布包,站在中心医院办公楼前的香樟树下,第三次确认手机里的通知:“5月13日下午02:30,阶梯教室参加实习生岗前培训”。

帆布包带子勒得肩膀有点酸,里面除了必备的东西,还塞了本翻得卷边的《诊断学》——这是我第五年,是别人口中“熬出头”的实习年,也是我赌上全部精力要备战考研的一年。

西年大学像场被按下快进键的马拉松。

从第一次在解剖课上攥着镊子手抖到落泪,到后来能熟练画出人体器官;从为了学习在图书馆熬到闭馆,到连续西年把奖学金的证书叠在书桌最上层。

我总觉得自己像株拼命往石缝外钻的草,以为攥紧“优秀”这根绳子,就能离“医生”这个模糊又神圣的影子更近一点。

选择留在Y市实习,一半是因为这里离学校近,方便晚上回图书馆刷题,另一半,是中心医院的名号——本地唯一的三甲医院。

阶梯教室在办公楼6楼,推开厚重的防火门时,里面己经坐了大半人。

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混着窗外飘进来的香樟气息,意外地让人平静。

我找了个最后一排的位置坐下,旁边是同专业的林晓静,她正对着镜子把碎发别到耳后,嘴里小声嘟囔:“听说今天讲课的是神经外科主任,超厉害的,去年还上了市电视台的健康节目。”

我顺着她的话往讲台看,上面己经摆好了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停在“Y市中心医院2020届实习生岗前培训”的标题页。

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漏进来,在讲台地板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光带,像在为即将出现的人铺好场景。

两点半整,门被轻轻推开。

进来的人穿着彩色条纹上衣,下身灰黑色运动长裤,踏着墨绿色登山鞋,和我原以为的“衬衫领带皮鞋”完全不同,他随意将长袖袖口卷到肘部,露出腕上一块简单的表。

他手里拿着个蓝色的文件夹,步伐不快,却带着一种莫名的沉稳气场,原本有点嘈杂的教室瞬间就静了下来。

“大家好,我是周砚冰,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今天的岗前培训由我来负责。”

他把文件夹放在讲台上,抬手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声音透过音响传出来,不高不低,却像有质感的温水,稳稳地落在每个人耳朵里。

我下意识地握紧了笔,笔记本上还没写一个字,目光却忍不住停在他身上。

他不像我想象中“主任”该有的严肃模样,眉眼很清俊,说话时会偶尔微微颔首,眼神扫过台下时,带着一种温和的专注。

PPT翻到第一页“工作纪律”,他没有照本宣科地念条款,而是举了个自己刚工作时的例子——“我刚当住院医那年,值夜班收了个急性脑出血的病人,忙到凌晨三点才想起没写病程记录,想着第二天补,结果早上主任查房,第一句话就问‘昨晚的抢救经过,你记在脑子里,还是记在病历上?

’”教室里有人轻轻笑了,他也跟着弯了弯嘴角,话锋却慢慢沉下来:“大家现在是实习生,可能觉得‘漏写一次记录’‘晚交一次医嘱’是小事,但对病人来说,我们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他们的病情档案,是后续治疗的依据。

所谓纪律,不是束缚,是保护——保护病人,也保护未来的自己。”

我低头在笔记本上写“纪律=保护”,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

他讲得很细,从穿白大褂要扣好所有扣子,到进病房要先敲门,再到和病人沟通时要蹲下来,让视线与病人平齐——“不要觉得‘弯腰’是小事,当你站着,病人躺着,他看你的时候,是仰着的,会本能地紧张。

你弯下腰来,他会觉得你和他是平等的,会愿意多说一点,而很多时候,病情的关键信息,就藏在‘多说的那一点’里。”

我抬头看他,他正站在讲台边缘,微微前倾着身体,像是在和我们平视。

阳光刚好落在他的侧脸上,把他睫毛的影子投在眼下,柔和了原本锐利的专业感。

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大一时解剖课老师说的话:“医生手里的刀,既要锋利,也要有温度。”

以前我不懂,总觉得“锋利”是技术,“温度”是口号,可现在看着周砚冰,看着他说起“弯下腰沟通”时认真的眼神,忽然就懂了——原来真的有人,能把医学的严谨和人的温柔,揉得这么自然。

后面讲“当医生的心得体会”,他没说什么“救死扶伤”的大道理,只说了三个词:“敬畏、耐心、清醒。”

“敬畏生命,所以不敢懈怠;对病人耐心,因为他们承受的不止是病痛;对自己清醒,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他说这话时,目光落在窗外的香樟树上,像是在回忆什么,语气里带着一点过来人特有的沉淀:“我见过很多年轻医生,刚上临床时热血沸腾,想治好所有病人,可后来会发现,医学不是万能的。

但哪怕只能帮病人减轻一点痛苦,哪怕只能让他们在迷茫时多一点安心,我们的工作,就有意义。”

我听得入了迷,手里的笔早就停了下来。

窗外的风偶尔吹进教室,翻动着桌上的实习手册,阳光在笔记本上慢慢移动,把我写的“周砚冰”三个字,晒得暖融融的。

我想起自己当初选择学医的理由。

后来上了大学,经历了无数次考试、实验、专业课的挑战,我偶尔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可现在,看着讲台上的周砚冰,听着他说的每一句话,那些怀疑忽然就烟消云散了。

原来“医生”真的可以是这样的——有过硬的技术,有温柔的耐心,有清醒的认知,还能把这种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我甚至开始想象,十年后的自己,会不会也能像他一样,穿着白大褂,站在讲台上,给新的实习生讲这些道理?

会不会也能在病房里,用一个动作、一句话,让病人觉得安心?

培训结束时,己经是下午西点。

周砚冰合上文件夹,对我们说:“明天开始,大家就要进各个科室轮转了。

可能会累,会遇到委屈,会觉得挫败,但希望大家记得今天说的话,记得自己为什么来这里。”

他说完,微微鞠躬,然后拿起文件夹,转身离开。

我坐在座位上没动,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

林晓静凑过来碰了碰我的胳膊:“喂,发什么呆呢?

走啊,去逛街吃饭,明天就要去科里报到呢!”

我回过神,低头看了眼笔记本,上面除了记满的培训内容,还在页边空白处,无意识地画了个小小的白大褂剪影。

收拾东西的时候,帆布包里的《诊断学》滑了出来,我捡起来,指尖碰到书脊上自己写的名字,忽然觉得,接下来的实习生活,接下来的考研路,好像都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Y市的立夏,风里己经有了夏天的味道。

而我的夏天,好像才刚刚开始——带着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无限向往,带着对讲台上那个人的莫名崇敬,也带着一点连自己都没察觉的、悄悄萌芽的期待,推开了临床实习的大门。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